有機肥將向著商品化的方向發展 目前,有機肥料施用量普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有機肥料的積制方式落后,人們把它總結為“三低三大”。即養分含量低,體積大,30公斤鮮糞才相當于1公斤復合肥;勞動率低,勞動強度大;人畜糞的無害化程度低,病菌傳播污染大。但是,作為各級政府和農業部門應當把增施有機肥料作為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因此,有機肥料商品化就成為必然趨勢。目前推廣的有機無機復混肥,已為有機肥料的商品化提供了成功的經驗。
秸稈還田朝快速腐熟和覆蓋還田方向發展 農作物秸稈是我省有機肥料資源的巨大寶庫,全省每年僅稻草和油菜秸稈就達273億公斤。如果將其直接還田、過腹還田,可為土壤提供有機質72.8萬噸,提供的有機肥料相當于尿素19.78萬噸、過磷酸鈣18.2萬噸、氯化鉀75.4萬噸。
但傳統的稻草還田技術比較落后,還田后秸稈在上壤中自然發酵不僅分解釋放速度慢,釋放養分的時間與雙季晚稻需肥高峰期不相吻合,難以達到應有的增產效果,而且由于腐熟分解時間長,產生的硫化氫等有毒物質對水稻根系有一定的影響。推廣應用“301”秸稈快速腐化劑,不僅可以人為控制腐熟時間,使稻草腐爛分解后養分釋放的高峰期與雙季晚稻需肥高峰期相吻合,而且能縮短腐熟時間,減少有毒物質對水稻根系的毒害。
棉花、麻類、麥類、油菜等旱作物的蓋草技術,不僅適應當前農業的特點,還能起到以草增肥、以草保濕、以草凋溫、以草護土、以草壓草和省工等多重效果,還兼有機肥、生物地膜和土壤保護植被的多重優點。
綠肥品種向經濟綠肥的方向發展 綠肥不僅是我省傳統的重要有機肥源,而且是農牧結合的紐帶。但是傳統的、單一的做肥料的綠肥品種已經不適應目前日益發展的市場經濟的需求,要振興綠肥,**對綠肥品種實行技術革親,走糧吧、菜肥、飼肥兼用的道路,提高綠肥的直接經濟效益。經濟綠肥特別是豆科經濟綠肥,鮮嫩的籽實可以上市做蔬菜,成熟的籽實可以做為食品加工原料。
目前,我省推廣的冬季經濟綠肥新品種有日本寸豆、啟豆2號、荷蘭豆及本地蠶豆、豌豆等,一般每畝產鮮嫩豆莢200公斤左右,上市做蔬菜每畝平均收入300元左右,每月可產鮮嫩莖、葉2000公斤左右,其肥效可畝增稻谷80公斤左右。夏季經濟綠肥品種,主要有籽粒莧、中綠1號綠豆、印度豇豆等。
【推薦閱讀】:
版權所有 石家莊市藁城區嘉樂生物有機肥有限公司 冀ICP備2024085177號-2